文/諸葛漪
“寫劇本不是能教出來的!11月23日,南京大學教授呂效平在上海對談會上如是說。12月2日、3日,呂效平導演《故鄉》將登陸YOUNG劇場,該劇是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主任高子文在本科時創作的劇本。
本科生作品一鳴驚人,在南京大學不是稀罕事。話劇《繁花》編劇溫方伊在南京大學就讀時憑借《蔣公的面子》聲名鵲起。8年前,婁際成領銜主演、上海話劇藝術中心2014年末大戲《長生》,是編劇朱宜21歲時在南京大學完成的作品。呂效平笑著回憶,“都不是教出來的呀,我和朱宜討論畢業作品,兩個星期反復改,然后她失蹤了,手機關機。再見到我時,她把一個劇本扔過來,就是《長生》,我一看,哦,這么好!
“年輕人的才華是無限的,于是我們不斷收獲劇本!薄豆枢l》是呂效平從學生高子文手中收獲的又一個劇本。該劇為紀念魯迅小說《故鄉》發表100周年而寫,聚焦當代鄉村和當代知識青年,講述100年過去,魯迅從未見過的水塔已拆掉,建起六條道的高速公路,生活在紹興的李氏一家人為喪葬、為嫁娶、為親情、為道德和價值,深陷于焦慮與困惑之中。話劇《故鄉》探討知識分子與鄉村的關系,對鄉土社會舊俗和原生家庭關系的詰問跨越百年,與原著有著相通的精神內核。
23日在朵云書院·戲劇店與呂效平對談的導演周可,作品《鄔達克》12月16日、17日將登陸YOUNG劇場。該劇由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郭晨子編劇,以鄔達克與美國移民官之間的問答為線索,講述了這位建筑家充滿傳奇的人生!多w達克》提到,“我像是一個‘漂泊的荷蘭人’,一直在海上飄蕩。處處為家卻又無處為家!敝芸蓪Υ松钣懈杏|,為此,她在劇中增加“光與窗”的象征,為鄔達克的滄桑經歷注入了愛與希望。
對于在外求學、打拼的當代青年而言,城市的流動性帶來文化與物質的“相對寬!,返回家鄉又直指觀念、價值與生活方式的背道而馳。背井離鄉是“異鄉人”,回到故鄉很可能淪為“老家外地人”!豆枢l》看點在于其所體現的現實主義、人道主義詩意。高子文覺得自己寫的是一個喜劇,“劇中所有人面對的困難,從更高的角度看,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他們的痛苦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不想塑造英雄,也不想描繪惡棍;只想如實地寫幾個我從生活中感知到的角色,他們的愛和恨,以及他們的尷尬。這些尷尬常常會落到我們自己的頭上。我最期待的是,大家能在劇場收獲快樂和信心,能有短暫的片刻,瞥見自己的精神在庸常的生活之上飛行!
在呂效平看來,創作猶如編碼,“劇作家把他想表達的主題抽象出來,用他的密碼系統編到作品中去,看起來是一個故事。其實,故事背后的人、時代,人的內在精神世界,可能是更值得觀眾去探索的東西!
周可發現,“過去很多觀眾喜歡藝術、喜歡文學,但是后來觀眾變了,好像變得更加喜歡追星了!
演出《故鄉》的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剛剛向南京大學戲劇學專業捐獻300萬元利潤。呂效平自豪地說,“如果不是受疫情影響,捐款數額能達到600萬元!彼J為觀眾追星不是壞事,“梅蘭芳是追星追出來的,難道梅蘭芳不是一種偉大的藝術嗎?還有莎士比亞,也是倫敦觀眾‘追’出來的。有強悍生命力的票房,才會產生發達的現代戲劇。中國戲劇要想有前程,要有票房!
YOUNG劇場開幕演出季“開箱!YOUNG世代”單元旨在打造全球高校表演藝術展演平臺與實踐基地,體現“創作、思考、行動、探索”的高校戲劇新美學。本次聚焦“他鄉與故鄉”話題,將先后帶來兩部高校制作戲劇《故鄉》《鄔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