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vpdzp"><listing id="vpdzp"><i id="vpdzp"></i></listing></mark>
        <mark id="vpdzp"></mark>

              <font id="vpdzp"></font>

                      第七屆華語青年作家獎評審完畢等待揭曉
                      來源:封面新聞 | 時間:2022年08月30日

                      文/張杰

                        歲月沉淀精華,時間凝聚經典。不知不覺間,華語青年作家獎來到了第七屆。經過征稿、初評、復評、終評等環節,第七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的結果已經評出,將于近期在成都揭曉,具體時間會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適時調整。

                        在剛公布的第八屆魯迅文學獎中,其中有3位獲獎者都曾獲得2021年頒發的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還有一位作家曾獲得2018年頒發的第三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這樣的成績,讓華語青年作家獎在發掘青年作家方面的銳利眼光為人稱道。2022年,第七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的各大獎項將花落誰家,值得期待。

                        在每年的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典禮上,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李敬澤和四川省作協主席、小說家阿來,都會做一場精彩漂亮的文學演講,今年他們又會有怎樣頻出的金句?讓我們拭目以待。

                        ▲李敬澤在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上致辭(攝影陳羽嘯)

                        文學獎一直在生長:新增設“新批評獎”

                        2015年底,為助推更多文學新人走上文學大家之路,銳意打造比肩日本“芥川文學獎”的純文學獎項,成都市文聯《青年作家》雜志社、華西都市報社、封面新聞聯合打造的“華語青年作家獎”在四川成都橫空出世。經過7年的洗禮,華語青年作家獎規格正逐年升級,影響日益擴大,擁有關于文學、審美的鮮明傾向和特色,成為國內文學界有口皆碑的重要文學獎項。

                        一個認真、嚴肅的獎項,往往是一個動態生長、逐漸走向更加完善的生命體。評委會經過多番溝通、協商,對第七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的獎項設置進行了細微調整,在上一屆的基礎上,增設新批評獎。這樣一來,第七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的所有獎項設置如下:中篇小說獎1名主獎,2名“雙子星”獎;短篇小說獎1名主獎,2名“雙子星”獎;非虛構作品獎1名;新批評獎1名。

                        作為面向全國的純文學獎項,華語青年作家獎旨在打撈過去一年有才華的青年作家和優秀中短篇文學作品、亮點的作品,對過去一年文壇內卓有成果的青年作家進行發掘、獎掖和推廣。所有參評作品須是過去一年度在中國內地公開發行的文學期刊上發表的作品。從候選名單中可以看出過去一年華語文學創作的繁榮景象,并充分展示了青年一代作家們的創作實力。

                        第七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的評選對象為2021年度首次發表(或出版)的青年作家作品。2022年1月啟動征稿,采用雜志社、出版社等機構推薦,以及批評家、作家、讀者推薦和作者自薦的征稿方式,共征集到作品參評作品400余篇(部)。

                        據《青年作家》雜志社執行主編熊焱介紹,初評環節選出復評作品30篇(部),然后對30篇(部)作品復評,評選出候選作品16篇(部),包括中、短篇小說各5篇(部),非虛構作品3篇(部),新評論作品3篇(部)。進入候選名單的16篇(部)作品將交給7位終評委,進入終審評委投票評選程序,經過終評委實名投票,從而選出最終獲獎人選。評選結果將于現場揭曉。

                        獎掖對當下時代經驗做出敏銳、準確表達的精神

                        從首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到第七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由國內一線文學界資深人士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受到眾人矚目。第七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的專家評審委員會陣容持續給力,李敬澤、阿來繼續擔任評委會主任。

                        李敬澤曾在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典禮上寄語廣大青年作家,在廣闊的社會中認識自己,認識時代,認識生活,認識正在加速度改變著的生活,以及在這生活中展現的人性。因為青年作家一定是對種種嶄新的當下時代經驗,最有可能做出敏銳、準確表達的群體。在這個意義上,華語青年作家獎所獎掖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

                        阿來稱贊這個獎“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腔調。這個獎除了‘面對青年’這一個特點之外,還擁有了自己關于文學、審美的傾向和特色。我也希望,這種傾向和特色在今后更加強烈、鮮明,對當下正在奔向更廣闊文學之路的年輕人,起到更大的旗幟鮮明的引領作用,這是很不容易的”。

                        《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從另外一個角度贊這個獎項:“寫作需要作者具備忍耐孤獨的能力,重要的刊物、獎項,對年輕作者的褒獎,顯得尤其重要。尤其是那些在爬坡吃力階段的作者,一個鼓勵,對他的創作可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助推加油作用!

                        散文家、詩人蔣藍說:“在中國當下文學界,以一本純文學雜志為核心的文學獎項,往往評選的范圍是以自己的雜志發表的作品為主。但是,《青年作家》雜志主辦的華語青年作家獎,卻不是這樣。它的視野要寬廣得多,是整個華語文學寫作,這就顯示出一種非常了不起的情懷和向度。這個獎創立于四川,扎根于四川,但視野遠遠超出了四川!

                        不少獲獎者在此后獲得魯獎等重要獎項

                        正是因為華語青年作家獎對青年寫作者專業、深入的觀察和敏銳發現,使得這個獎的含金量特別高。在過去已經成功舉辦的6屆評獎中,該獎獎掖了以徐則臣、石一楓、雙雪濤、肖江虹、田耳、張楚、葛亮、斯繼東、付秀瑩等為代表的幾十位青年作家,他們已逐漸成長為文壇中堅力量。

                        不少作家在獲得華語青年作家獎后,在之后頒發的魯獎或茅獎中,又憑借實力表現優異。如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其中有3位都曾獲得2021年頒發的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分別是沈念、葛亮、索南才讓。還有一位作家曾獲得2018年頒發的第三屆華語青年作家獎——董夏青青的《雪山倚空》獲得“短篇小說類提名獎”。

                        這種情形的出現,已經不是第一次。早在2017年,獲得第二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小說類主獎的作家肖江虹的《儺面》,于2018年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2015年,首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獲得小說類提名獎的石一楓,于2018年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2018年5月,以小說《黑鏡子》在成都獲得2018年第三屆華語青年作家獎中篇小說類提名獎的西元,在幾個月后(2018年8月)因中篇小說入選2018年8月出爐的第七屆魯迅文學獎70部提名作品名單;徐則臣在獲得華語青年作家獎后,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斯繼東獲得“第四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短篇小說獎提名獎后,獲得第六屆郁達夫小說獎;孫頻在獲得2020年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后,在2022年進入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提名名單(10部)。

                      美女高潮喷水视频
                          <mark id="vpdzp"><listing id="vpdzp"><i id="vpdzp"></i></listing></mark>
                            <mark id="vpdzp"></mark>

                                  <font id="vpdzp"></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