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涉獵廣泛、博覽群書的“活地圖”
來源: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協會 | 時間:2022年07月01日 17:19:00

杭州育才中學 八年級
我叫王川,2007年7月18日生于杭州,來自杭州育才中學908班。我愛好比較廣泛,喜歡看書,喜歡拉小提琴,也很喜歡旅游和看電影,平常非常喜歡去圖書館,一待就是一天。不過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研究交通和地圖,這也算是一門愛好了。從小到大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偷偷地畫手繪地圖和交通圖,我家人和同學們都叫我活地圖。我平時是有在堅持寫作的,將來的理想是想做一名鐵路工程師。
獲獎榮譽
2021年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
2020年秋季杭州市拱墅區三好學生
2020年首屆“小樹苗”杯新征程作文大賽三等獎
2016年香港音樂節小提琴浙江區少兒組銀獎
王川訪談
李晶晶【《少年文學之星》雜志編輯 】(下稱李)
王川【2021年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下稱王)
李:你的現場賽作品《送別》故事時間線跨越半個多世紀,但是全文脈絡清晰,完成度很高,說說你是如何在這么短時間內迅速構思的?
王:《送別》的故事情節主要是聯想到了一本書——《追風箏的人》。挖補一些個人比較喜歡的類似用宏觀筆法描繪社會場景和歷史狀況的文章,串聯一些了解過的素材以及情感,主要的故事線就浮現于腦海之中,再加以潤色,即可成文。但因現場寫作時間有限,沒能按原計劃結尾,有些遺憾。
李:你的參賽作品《回家》是在什么樣的情景下完成的,中間有遇到過寫作瓶頸嗎?你是如何克服的。
王:《回家》這篇作文其實是寫于春節期間全家團圓的時候。二0二0年秋,曾經因一些個人原因,我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非?释玫郊彝サ奈拷。也正如文中的“我”,孤獨而無處傾訴。通過這樣一篇文章也同樣傳遞出我的一些心聲,那就是真正的“回家”究竟是什么。在寫結尾的時候,我曾經糾結主人公家庭的命運,究竟是闔家歡慶還是落入悲劇。但兩種方式都不盡人意,最后我寫了三個版本的結尾,F在方式的結尾,我也是借主人公之口,更好詮釋了“家人”的含義。
李:你的參賽作品和現場賽作品中對“小人物”的很多刻畫都活靈活現,能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塑造人物的技巧嗎?
王:在塑造人物方面來講,我并不認為自己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我認為自己對于“小人物”的理解,主要就是“貼近人物本身”,要仔細觀察生活中各種人物的舉止、神態、言辭,從而才能刻畫出栩栩如生的形象。當然,我也正在這條路上不停前行探索。
李:你的參賽作品《回家》中提到了一場大地震,讀下來應該是以2008年的5.12地震為原型的,這場地震發生了很多故事,有沒有一件你知道的,讓你想起來就為之動容的故事?
王:有,其實這個故事也是我文章中“父親為保護母親而獻身”的故事原型。在地震爆發后,救援人員發現一具姿勢奇怪的女尸,她呈跪姿狀。女子早已去世,而在這個“奇特”的姿勢下還有一個正在熟睡的嬰兒。身旁空的地面一個破損的電子屏上一行字赫然顯目:寶貝,媽媽愛你!
李: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碰到許多十字路口,做出大大小小的選擇,有的選擇可能不盡人意,難免讓人產生后悔的情緒,你是如何處理這些后悔的情緒的?
王:對于后悔的情緒,我認為應當放平心態,在看清事實后,一步一步努力地去彌補。正如我的參賽作品《回家》中的“我”,二十年前離家出走,二十年間走過各種崎嶇的彎路,受過千百萬倍傷害,但當年的選擇還是無法改變。只有用二十年的時間來讓傷口痊愈,最后才能一步步回來。因為,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的選擇,但我們可以掌控未來的選擇,因為,前進的路在腳下。
李:我們無法親歷歷史,只能從歷史記載中去觸碰過去的信息,對一段歷史的評判也大多參考現有的課本和歷史典籍,但有時候這種評判可能是不準確的。你覺得應該如何客觀地去評判一段歷史。
王:我認為應當客觀性,批判性地接受歷史。在評判一段歷史的過程中,要注重“查證史據”,包括親身的客觀走訪調查等,收集到一手的線索;其次,要綜合各種書籍對事件的評價,拓寬視野;最后,結合背景,才可以做出完整的分析。
李:寫作給你的生活,或者精神上帶來了什么?
王:寫作對于我而言,其實算是某種情緒發泄的通道。因為在筆下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也許現實中的自己懦弱、敏感、自卑、甚至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但在筆下,我可以塑造出那些讓我向往的性格,并將其賦予一個個人物。它使我在最痛苦的時候,讓情緒溫柔地從筆中瀉到光潔的紙上,在我的天地里,我可以成為另一個更加完美的自己,同時堅定自己存在的意義,這也是寫作帶給我最大的財富。
李:說說你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王: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就是《唐山大地震》。這是我印象最深的幾部電影之一。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災難片,這部電影落腳于親情,以新中國最慘烈的兩次地震為背景,把一個家族的故事演繹得讓人聲淚俱下。在這部電影里,我也獲取了一些語言運用與情感表達方面的技巧。
李:俄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提出一個概念: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王:其實這句話中的深奧我目前還沒全能明白,就我最淺層的理解而言,生活與藝術就是互補交融的。藝術創造無論是寫實還是寫意,必源于生活最樸素的表達,其靈感創意貼近于生活,來源于生活。我們能在老舍、汪曾祺先生質樸無華的生活化的語言中去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創造生活;而藝術正是生活中最美的一面,能把日,嵤,生活細節描繪清楚,并讓我們從中有所領悟,從而得到更加通透的啟示,這也正是藝術的某種境界。
李: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頒獎典禮曾邀請了許多知名作家作為頒獎嘉賓,你知道都有哪些作家曾蒞臨現場嗎?
王:冰波、曹文軒、張之路、沈石溪等著名作家都曾蒞臨現場。
工信部備案號:浙ICP備11041364號-1 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110號華龍商務大廈516室 郵箱:zjqsnzx@126.com
©copyRight 2011 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